第20180718期

趣味|普通德國人究竟“中餐知多少”?答案出乎你意料

2018-07-18

據《歐洲時報》德國版微信公號“道德經”報導,“舌尖上的中國”真的征服了全世界?外國人對中餐到底是啥情感?

 

德國最知名的問答網站GuteFrage上,有很多人提出了關於中餐的問題,也有很多人在下面給出了或客觀或犀利或“你確定不是在搞笑麼”的答案。看看這些整理出的問答,瞭解一下,普通德國人究竟“中餐知多少”



問:舊少林電影裏總能看到和尚在吃白色的飯團,或者起碼看起來像飯團的東西,比如《少林十八銅人》。這個到底叫什麼,哪里搞得到?

 

懂行答案:沒餡的是饅頭,有餡的是包子。只要去賣點心的中餐館都買得到。

 

冷笑話型答案:啊哈,那是饅頭,不過你在亞馬遜上可買不著呀買不著!

 

蠢萌答案:那是米球……樓主去買包糯米,按說明煮好(注:德國人還真是什麼都要看說明呢),就可以捏成電影裏的球狀啦!

 

問:如何自製中國炒麵?求菜譜!炒麵真是太太太好吃了,可是中餐館賣得太貴了啊!

 

深有共鳴的答案:這個謎團也困惑我們好久了……

 

挺像回事的答案:首先得去亞超買麵條、醬油、魚露和蠔油(亞洲風味的秘訣,雖然味道很難聞,嘗起來真真是極好的)。然後一頭把雞肉片、洋蔥、胡蘿蔔、蘑菇、雞蛋全都混起來倒進炒鍋,另一頭把麵條煮好,控水,稍晚一點也倒進鍋裏——簡單折騰折騰,再加點調料,完成!

 

問:為啥中餐館裏的米飯總是有粘性的,聞起來也比超市裏賣的米香?這跟米的品種還是做飯的技巧有關?

 

大忽悠答案:因為中餐館用的都是碎米,所以粘性很大,做出來也好吃。餐館總是能省則省嘛。我是個磨坊主,我很懂行的。

 

拆臺答案:看到樓上我也是笑了。這跟碎米一點關係都沒有,米飯的粘性主要跟澱粉含量、脫粒方式和做飯手法有關好嗎。

 

問:上次跟中國人吃飯,菜單上寫著“八種珍寶”,中國人的珍寶都是啥?


無心吐槽槽成蔭的答案:你說的那是八寶飯吧。

 

問:中餐館裏的肉為什麼全都又嫩又入味?我自己研究過,可總是不得其法。誰能幫幫我?


靠譜答案:這個問題我專門去亞超請教過。醃肉的關鍵是小蘇打,把肉加上油和小蘇打抓勻放一個小時,高溫快炒,肉就會又嫩又多汁。

 

問:為什麼中餐館吃起來味道都差不多?我一度常去中餐館吃飯,發現炒飯、麵條、豬肉、牛肉——所有菜式基本的味道都是相同的!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中餐館號稱自己才是最好的?

 

普通懂行答案:你覺得基礎味道相同,應該指的是醬油的味道,很多中國菜都會放這個。

 

懂行且狡猾的答案:因為世界各地的中餐館都會適應所在地的口味。柏林中餐館的味道跟阿姆斯特丹不同,紐約的中餐跟三藩市味道也不同。所以原汁原味的中國菜只有中國(和我的烹飪班)有喲。

 

超級懂行答案:因為大多數中餐館賣的都是德式改良中餐。我在中國生活過很多年,我保證,這邊的“中餐”跟地道的中餐一點關係都沒有。此外“中餐”這一說法也是不准確的,中國每個省的菜式風格都完全不同。好比如果人們把“西餐”一概而論,那難道英國菜、希臘菜和義大利菜就沒有區別了嗎?更何況中國比歐洲面積還大呢。

 

 

本文源自:中國僑網


微信公众平台:搜索“中餐日报”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: